五十來歲,中等個子,黝黑的臉上總掛著和藹的笑容,讓人感覺親切。他扎根工程20多年,從到丹本二十標段項目施工開始,就把個人命運與鋪路架橋緊緊聯系在一起,他就是中國中鐵九局集團第二工程有限公司四平市政項目經理高利乾。

在為祖國交通建設奮斗的日子里,他由一名普通管理人員成長為企業的經營管理者。憑借一身軍人作風和扎實的本領,他先后榮獲中國中鐵臨海高等級公路項目“優秀項目經理”,四平市重點基礎設施建設“優秀個人”,中鐵九局先進工作者和中國中鐵勞動模范等多項榮譽稱號。
“能把自己本職崗位上的每件事做細做好,就是最大的奉獻”?;仡欁约簭膮④姷絽⒓予F路、公路、市政施工建設的歷程,高利乾的話略顯平淡。
高利乾同志家住安微定遠,從小心里就懷揣著一個夢想,18歲高中剛畢業,報名參軍來到遼寧沈陽某部,十年軍旅生涯不僅鍛煉了健身體魂,增長了知識,更錘煉了頑強作風和不服輸的品格。
從部隊到參與交通建設事業,通過學習先后獲得???、本科文憑。走南闖北鋪路架橋,一路走來參加過丹本高速工程、臨海高等級公路,鄭漯高等級公路,大鄭鐵路等十多項重點工程建設。
精心組織 ?贏得贊譽
2016年年底,中鐵九局集團有限公司中標四平市紫氣大路、東豐路上跨鐵路立交橋工程,這是局、公司品牌工程,事關企業形象。經過該公司領導班子慎重考慮,決定委派經驗豐富、敢于擔當、素質過硬的原臨海高速工程項目經理高利乾擔此重任,高利乾同志任項目經理以來,帶領全體員工科技創新,頑強拼搏,奮勇爭先,以嚴謹的工作態度、先進的管理經驗、規范的施工標準,為創建轉體斜拉橋品牌形象注入了新的活力。
面對科技含量大、工期緊、任務重,地質條件復雜,環保,文明施工要求高的實際,在組建項目管理團隊的同時,就制定了“科技引領、安全先行、質量為基、打造品牌”的工作方針和目標,為兩橋建設安全優質完成確定了基調。
紫氣大路、東豐路兩座上跨鐵路立交橋工程,是四平市城市發展的重點工程,標志性工程,受社會各界高度關注。兩座立交橋均采用塔-梁-墩全固結體系,梁體主跨采用鋼箱梁,邊跨采用預應力混凝土箱梁,為鋼砼混合梁非對稱獨塔轉體斜拉橋,施工難度極大,面對諸多難題,進場初期高利乾就組織項目班子成員多次研究,提前做好規劃,并科學組織,在科技攻關、施工管理、安全質量、風險把控等方面制定可行方案。
在鋼箱梁生產制造及安裝過程中,從前期技術準備到生產加工制造,再到現場安裝施工,采用全過程信息化與智能化管理。通過智能套料軟件將BIM模型數據通過轉換后,直接用于車間數字化生產,結合數字化套下料、機器人智能焊接、基于測量機器人的高精度智能安裝定位等多項技術,實現了鋼結構的數字化與智能化生產管理和高精度智能化鋼構件安裝。
高利乾同志帶領技術團隊,組織開展技術交流和科研攻關,形成了“航拍技術+視頻監控技術+BIM5D”三維進度管理模式和“云監控+移動端+BIM5D+VR安全體驗”四維安全管理體系,解決了施工過程中的技術難題,使各施工節點按照計劃順利完成。施工期間,多次接受各級領導的檢查指導,引來多家單位的觀摩學習,用現場保市場,期間又中標了4件工程,實現了項目在四平地區的滾動發展。
嚴謹務實 善于創新
兩座立交橋均為不平衡非對稱鋼砼混合梁轉體斜拉橋,此前沒有類似工程的施工經驗,加之轉體下方為東北鐵路大動脈京哈鐵路等多條運營鐵路,安全風險極大。高利乾接到施工任務后,一直把保證安全質量作為頭等大事來抓,與外部專家建立了長期溝通機制,施工過程中遇到技術難題及時與專家進行溝通,在斜拉索施工方案和轉體施工方案評審中,邀請專家多次召開方案論證會,不斷優化施工方案。
高利乾同志作為四平市政項目創新工作室的帶頭人,帶領科技創新團隊,結合施工中的技術難點和施工重點,積極開展科技創新、管理創效,創新工作室成立以來,“超大噸位非對稱轉體混合梁斜拉橋施工建造技術研究”和“基于BIM技術的數字化加工及安裝在超大噸位轉體斜拉橋施工中的應用研究”兩項課題,被列為股份公司2017年度科技開發重點課題。獲得國家專利3項、省級工法1項、局級合理化建議2項、局科技進步獎1項,產生直接或間接效益一千多萬元。
東豐路上跨鐵路立交橋、紫氣大路上跨鐵路立交橋分別創下了國內同類型橋梁轉體施工技術的“三項之最”和“四項之最”,中央電視臺、吉林省電視臺、新華網、人民網等多家媒體進行了直播和報道。
務實敬業顯本色,勇挑重擔鑄忠誠。二十九載,高利乾同志一步一個腳印地認真工作著,為企業贏得了榮譽,為公司創造了效益,他用實際行動詮釋著對工程事業的熱愛與執著,塑造出一名新時代忠誠擔當勇于作為的好干部形象。(王維仁)